近半人玩樂器後肌肉痛
鋼琴小提琴最易勞損 醫生促做足熱身
2006年3月28日
【明報專訊】美妙旋律,教人聽得如癡如醉,但演奏者背後,可能一直啞忍肌肉痛楚。一項調查發現,四成多受訪者透露演奏樂器後感到肌肉痛楚及不適,物理治療師更指出,彈鋼琴、拉小提琴屬肌肉勞損高危活動,嚴重者連簡單刷牙、洗臉動作也做不到,需要透過手術治療。骨科醫生提醒市民玩樂器前要做足熱身運動,並適時休息。
生活智慧工作坊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,訪問111名7至24歲青少年管弦樂團團員及大學音樂系學生,了解他們的演奏習慣及痛症情。
結果顯示,44%受訪者曾經在演奏後感到肌肉痛楚或不適,但只有9%曾向醫生求診,全部證實患上肌肉勞損、關節炎等﹔更有逾五成受訪者表示,在兩個身體位置以上出現痛楚或不適。
56%受訪者從不熱身
受訪者中,最多人練習鋼琴(33%),其次是小提琴(29%),其他樂器包括中提琴、單簧管、長笛及敲擊樂等。六成受訪者透露,除了練習主樂器外,更有練習其他樂器,而56%受訪者承認在玩樂器時從不做熱身運動。
嚴重者無力刷牙洗臉
負責調查的註冊物理治療師劉偉健說,年紀愈大、練習時間愈長,在演奏樂器後感到肌肉痛楚的機會愈大,而彈鋼琴、拉小提琴是兩大高危活動。
他指出,演奏者拉小提琴時,主要依賴手腕肌肉,而頸及肩部需要承托小提琴,彈奏鋼琴時用指力,故容易手腕痛、頸痛及手指麻痺,嚴重者會患上頸胸椎出口綜合症、關節炎及筋腱炎等。
劉偉健指出,輕微的肌肉痛楚,透過物理治療可以紓緩,但嚴重者會手部無力,連簡單的刷牙洗臉動作也做不到,屆時有可能要透過手術治療。
身形小不宜學大提琴
骨科醫生何百昌補充,一般人對音樂創傷缺乏認識,小朋友玩樂器後感到關節痛楚,家長會要求他們「忍耐」,認為「不痛楚是懶惰表現」。他指出,造成肌肉痛楚成因多,包括缺乏休息,甚至姿勢不正確,他提醒學樂器的人士「量力而為,勿勉強」,他說﹕「有老師要求小朋友學習高難度琴技,結果小朋友『不忿氣』日夜苦練,令肌肉磨損更快。」
何百昌醫生更提醒家長替子女選擇合適樂器,「有小朋友身形細小,家長卻叫他學大提琴,根本不稱身,只會增加小朋友受傷機會」。
每小時休息5至10分鐘
他重申,玩樂器前切記要做熱身運動,在練習期間保持休息,約每小時休息5至10分鐘,讓肌肉短暫鬆弛,一旦感到痛楚,應立刻停止演奏,做一些舒展筋骨運動,若痛楚持續,需立刻求醫。
2 則留言:
所以詩班練歌前有熱身和按摩...
又係播..
發佈留言